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修辞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要求讲究炼字锻句,要求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交际修辞,亦即现代修辞学一代宗师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的消极修辞,在内容的表达上偏重于炼字锻句、明确流畅,在形式的结构上偏重于平匀缜密、严谨妥贴,总体上讲究逻辑严密、叙述准确、鞭辟入里,以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陈望道,2001:47)。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深远,不仅仅因为它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由于它的优美的语言表达。那么,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译者深深体会原文的交际修辞,还需要译者运用目的语的交际修辞手段再现原文的语言特征。《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传世佳作,至今都还深深地吸引着各国的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动人的故事,还因为其中优美和震撼人心的语言。所以,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有一定的修辞学研究,从而在语际转换过程中达到完美的语言表达效果。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交际修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就语言的修辞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他们对交际修辞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够。虽然国内的许多学者发表不少文章研究文学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但是他们把过多的精力集中于美学修辞,认为修辞就是美学修辞,即辞格修辞;或者认为美学修辞远远高于交际修辞。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对照,对交际修辞在语言塑造以及语言转换方面的重要性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包括选词,句式多样化以及语篇修辞在再现语言风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引言和结论以外,本文有五个章节构成。引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主题的研究背景,本论文的目标,意义和结构。第一章是对过去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作者主要阐述了前人针对《傲慢与偏见》的译本从不同角度的论述与研究。第二章主要是交际修辞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针对其在翻译中的功能与作用做出分析并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三章基于对《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对照,从选词的角度作者探索了交际修辞在再现原文风格方面作用的实际运用以及选词与语境的关系。第四章作者探讨了句式结构多样化在塑造《傲慢与偏见》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五章作者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角度阐述语篇修辞。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概括,概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