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离开外国文学来讨论它, 所得出的结论恐怕是片面的、不合理的。然而,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中, 日本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较为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说, 舍弃日本现代文学, 我们将无法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历来就成为中国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对象。可是, 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唯美主义文学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关系的研究尚存不足。虽有学者对此进行过关注, 但其论述角度较为单一。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将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接受美学的某些理论, 借助大量史料, 从译介、影响和变异三个方面,以小说为中心,从整体上对此加以考察和论述。由于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这些作家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 在中国现代文坛掀起了一股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虽然这股思潮并没有在中国文化领域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它对中国现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华译介的深入, 许多作家都或多或少接受了它的颓废感伤、官能享乐、非功利和以丑为美的恶魔主义的美学主张, 并且将之运用于文学创作。然而, 当时中国特殊的历史状况致使这些作家不可能对其照本宣科。因此, 他们一方面借鉴和吸收了日本唯美主义的某些观念; 另一方面又对之加以筛选和选择,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美主义文学组成部分。总之, 为了更好地研究两者的关系, 我们努力将考证与思辩、局部透视和整体分析统一起来, 以期待在全面梳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唯美主义文学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关系的同时, 对这种关系作出较合理、深入而又全面的认识和阐释。这样不仅有助于弥补当前学术界对此研究的不足, 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全面、合理和深入地研究中日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