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关于贲门是否存在,有不同报道。人们对贲门来源与结构一直不清楚。发生于Z线及其上下方的肿瘤一旦发现,多属中晚期,辨别其确切起始生长点较困难,对肿瘤部位界定也十分困难。河南林州市及其相邻的安阳、辉县、磁县等地是世界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carcinoma,GCA)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贲门癌与食管癌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又由于中晚期肿瘤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结构破坏而使对其起源识别造成困难,长期以来,贲门癌或被归类为食管癌或被归类为胃癌。
近年来,胃食管交界部腺癌发病率升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结合病理因素定位肿瘤部位,有助于认识贲门癌来源。通过对比研究来自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食管中段癌和下段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sPLA2-ⅡA蛋白表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加深对贲门癌癌变分子学方面的认识,寻找敏感、特异的GCA和SCC早期诊断和生物防治的指标和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2材料与方法
所用资料手术标本均来林州食管癌高发区。2300例贲门癌组织,男性1840例,平均年龄为60.7±8.1,范围为29~83岁;女性460例,平均年龄为59.7±8.1,范围为34~80岁;410例食管癌组织,男性276例,平均年龄58.3±8.4,年龄范围为32~78岁;女性134例,平均年龄60.1±9.0,范围为26~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疗和(或)放疗。贲门癌经病理证实均为腺癌,食管癌经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并记录下每例贲门癌组织的临床病理学变化。其中检测食管中段、下段癌及贲门癌各20例的sPLA2-ⅡA表达。运用SPSS17.0软件检验。
3结果
3.1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与食管下段癌主要为A型和B型(>85%)。
3.2小于60岁的男性和大于或等于60岁的男性患者贲门癌部位分布之间及食管下段癌分布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3不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贲门癌其部位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4在食管中/下段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sPLA2-ⅡA的表达,在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有sPLA2-ⅡA的表达。肠化及正常组与贲门癌组间ⅡA型磷脂酶A2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x2=8.377,P=0.004)。
3.5 sPLA2-ⅡA在食管中段癌与贲门癌,食管下段癌与贲门癌中的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x2=13.297,P=0.000,x2=10.667,P=0.001),而sPLA2-ⅡA在食管中段癌及食管下段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
4结论
4.1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可能来源于真正贲门,中国人贲门癌应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研究。
4.2男性年龄可能是影响贲门癌及食管癌发展的一种表型因素。
4.3肿瘤大体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可能是影响贲门癌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行为。
4.4 sPLA2-ⅡA表达是贲门癌和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但食管癌与贲门癌三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