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鱼糜抗冻变性剂及土腥味脱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产量增长迅速,但加工利用不足已成为淡水渔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将淡水鱼加工成鱼糜有望成为其精深加工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论文针对淡水鱼加工成鱼糜时存在蛋白容易冷冻变性和具有土腥味的问题,以鳙鱼为对象,研究了鱼排酶解物和海藻糖作为抗冻剂的抗冻效果和机理,以及臭氧处理法脱除鱼肉中土腥味的效果和对鱼肉的影响,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 对鳙鱼和鱼糜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对鱼肉蛋白和鱼糜在-30℃、-20℃和-10℃冻藏稳定性和冷冻变性特点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鳙鱼鱼肉中水分和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在鱼肉各蛋白成分中,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碱溶性蛋白、肌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基质蛋白;鱼肉制备成鱼糜后,蛋白含量和pH值提高,脂肪和灰分含量下降,蛋白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鳙鱼鱼肉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都发生冷冻变性,表现为肌原纤维蛋白的一些物化特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变化。其中Ca-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随冻藏时间增加而下降,而蛋白表面疏水性升高。不同温度冻藏过程中蛋白分子结构变化的特点不同,说明不同温度冻藏时蛋白变性的模式存在差异;鳙鱼鱼糜在不同温度冻藏过程中,凝胶性能下降,冻藏温度越高,凝胶劣化越快。在-30℃、-20℃和-10℃冻藏12周后,鱼糜凝胶强度依次降低到冻藏前的78.1%、69.6%和23.6%;鱼糜结构显微镜照片显示,-10℃冻藏后,鱼糜凝胶结构杂乱,组织间空隙明显,冰晶颗粒较大。而在-30℃冻藏后,鱼糜结构致密,冰晶排列呈规律分布,颗粒很小,说明鱼糜冻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和增长造成了鱼肉蛋白的变性。 2 以三种蛋白酶对红鱼鱼排和鳕鱼鱼排进行酶解,制备了六种鱼排酶解物,对鱼排酶解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20℃冻藏时鱼肉肌原纤维蛋白Ca-ATPase活性和鱼糜凝胶特性变化为指标,对鱼排酶解物的抗冻效果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不同鱼排酶解物的基本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主要成分是含氮物质,另外还含有少量脂肪和一定量的灰分;红鱼鱼排酶解物中,谷氨酸是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在含量也较高,鳕鱼鱼排酶解物中氨基
其他文献
<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根基。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现在有些地方干部常常感到困惑,觉得有些民众并不理解自己的工作,追根溯源,很大一
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邬焜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和说明。作为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反映的意识形态的形式,社会科学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就社会科学
《刑法修正案(八)》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有利于加大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力度,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此,应确立从严惩治环境资源犯罪的立法思想,修改现行刑法,对破坏环境罪
元代的王鹗提出“作文三体”:“入作当如虎首,中如豕腹,终如虿尾”(王恽《玉堂嘉话》卷一引),稍后的乔吉提出“乐府三法”:“凤头、猪肚、豹尾”。元末明初陶宗仪在《南村辍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并比较正常大鼠、糖尿病大鼠和胰岛素干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表达水平,探讨关于2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我国应根据社会主义
若继续把基建投资等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导性力量,那么交运仓储等的“通达”便利带来的不是商贸物流成本的下降,而是经济社会流通和交易成本的上涨。
目的分析对实施ERCP术的高龄老年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在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需实施ERCP术的患者中选择52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分别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