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2.8mm同轴标准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并更好的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 II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切口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患者30例(30眼);标准切口组:行2.8mm同轴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位超声乳化手术医生完成。术后1天、3天、1周、1月、3月、6月随访观察,记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源性散光、房水闪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1.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天、1周各阶段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微切口组高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各阶段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术后1周、1个月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切口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手术源性散光:术后1天、1周、1个月各时期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均低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房水闪辉:两组术后1天、3天房闪微切口组明显少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术中术后并发症:微切口组例数少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2.8mm同轴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术中前房稳定性好,术源性散光小,视功能恢复优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行的,且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