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著名小说家阿道斯·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最初发表于1932年。1946年再版时赫胥黎增加了一个前言,但对内容未加修改。时至今日,《美丽新世界》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之一,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广为研究。本论文拟采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对该小说进行文化解读。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解释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概念、对赫胥黎和《美丽新世界》的情节进行了总体介绍。这一章还介绍了这部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探讨了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权力。对《美丽新世界》的权力分析主要围绕阶级、种族和性别展开。此外,根据意大利共产党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相关理论,权力研究中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的观念也将在这一部分加以详细分析。
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和新世界中存在的文化冲突。大部分主要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身份认同危机。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冲突主要是由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对抗引起的。
本论文的第三章依据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对《美丽新世界》中的文化工业和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新世界发展文化工业并鼓励消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其公民的有效控制和维护其文化极权主义。
在结论部分,本论文回顾了新世界的文化极权主义,提出了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这一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