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干扰素在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住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患儿286例,根据是否使用干扰素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1μg/kg.次,每天1次,肌肉注射,连用3天。收集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日龄、胎龄、产重、入院前病程、喂养方式、性别组成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新生儿RSV肺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3.0%)、气促(90.1%)、发绀(67.8%)、呛奶(62.9%)、肺部湿罗音(58.4%)。两组病例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3.286例患儿中痰培养结果阳性者为66.8%(191/286)。其中常见细菌感染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21.5%(41/191)、肺炎克雷伯菌20.4%(39/191)、金黄色葡萄球菌17.2%(33/191)、鲍曼不动杆菌13.1%(25/191)、铜绿假单胞菌9.9%(19/191)。两组病例痰培养阳性率和常见细菌菌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咳嗽、气促、呛奶、唇周发绀及肺部啰音)的好转时间及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稍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用药后2-6小时内出现发热,余病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短期使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RSV肺炎药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