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支柱,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政党进步的不竭力量之源,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并对其文化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正确对待本国文化、外来文化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知识体系尚未健全,价值观念尚未系统,心理情感尚未成熟,需要高校教育加以正确的引导。高校立足时代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实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成果,并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出对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对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具体有效的文化自信培育对策。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背景,梳理了论文写作的思路,确定了论文写作的方法。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自信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为优化高校思政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教育过程不完整、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并从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以及外部文化环境四个角度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高校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个别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大学生自身文化认知水平不高和多元文化交织影响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第三部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优化高校思政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对策。从强化一个阵地、完善一支队伍、发挥一个主渠道和搭建一个平台四个角度出发,强化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养成有机结合,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际效果。
其他文献
近代早期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英国贵族的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目的由培养骑士转变为培养绅士,教育模式由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同时教育内容的中心由“武”转“文”,注重古典学科的学习。一方面,贵族群体出于维持统治地位的目的转变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思想也促使贵族教育观念的变化。聚焦贵族教育的典型代表——哈罗公学,可以发现近代早期哈罗公学的教育内容以古典语言为主,课外活动包含体育活动与
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必然结论的命题,往往是解较复杂问题的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索浦SH611耳麦外观比较大方,造型设计上并无特别之处,不过红色和黑色的搭配显得颇有个性。耳机线长度有较大盈余,线控操作手感较好。稍有遗憾的是,音频接口并没有按照颜色区分,好
大学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在于培养出具有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体。如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学教育之本逐渐偏离轨道,需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