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和定量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激光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评价该药治疗DME的疗效。研究方法:2013年2月一2014年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眼科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年龄30-70岁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1例(15只眼),女9例(15只眼),对照组中,男10例(16只眼),女10例(15只眼)。两组患者在实验研究期间严格控制血糖,稳定血压。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美国IRIDEX GL科激光机作激光治疗,包括局部光凝法及格栅样光凝法,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每只眼进行1次到3次激光光凝术,观察组在激光光凝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1.5g,3次/d,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非接触眼压值,裂隙灯显微镜检,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OCT检查。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2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OCT值及非接触眼压值,结果以(x±s)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成果: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1、黄斑中心凹厚度值比较:术后2周,实验组(350.53+29.30)与对照组(344.00+22.54)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实验组(264.93+24.04)与对照组(292.55+17.99)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183.63+24.25)与对照组(228.84+21.21)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2周,实验组(0.255±0.10)与对照组(0.265±0.08)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实验组(0.355-+0.09)与对照组(0.308-+0.08)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0.419-+0.07)与对照组(0.309±0.09)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术前、术后2周、2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值比较,黄斑中心凹厚度越厚,视力越差,两者呈负相关。结论:通过OCT定量分析,证实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缩短DME激光术后黄斑中心凹水肿的时间,其表现在黄斑中心凹厚度的下降和视力提高,提示该观测方法可用作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DME疗效评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