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民生问题是一个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完善更是关注,他们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马克思民生观作为科学的民生观,无疑会为我国的民生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以国内外对于民生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为重点论述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改善民生状况而奋斗,使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重视民生,在批判和继承了启蒙思想家、黑格尔、费尔巴哈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民生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马克思民生观,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部分全面论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基本内容,具体从理论基础、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以及实现民生目标的途径五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马克思民生观在实现人类解放的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以此为最终奋斗目标,为我国民生建设指引了正确的方向;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当代价值,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中,马克思民生观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民生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渊源、为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支撑。践行马克思民生观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即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民生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民生观内容丰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且提出了实现民生目标的途径,这些理论和内涵对于我国当下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运用马克思民生观指导我国的民生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马克思民生观,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民生思想,丰富我国民生建设理论,有利于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民生的改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
人工造林技术项目的确定,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造林林种确定、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设计。其中,造林模式内容有营造模式、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等。二是研究设计在造林实践中
采用杉木、毛竹混交造林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林地增产增收,并进一步推动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杉木毛竹混交林也比单一种植杉木或是毛竹林地更节约造林成本,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长期住院患者应用无陪护护理方案的要点措施,探讨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所
轨道交通项目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关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号工程。成都市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结合交通需求、线网密度、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建设能力成都
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交通运输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交通运输系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促进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