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ARCS动机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首先提出,是探讨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理论范式。该模型包含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ationship)、自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四个要素,简称“ARCS”动机模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苯及芳香烃”的知识内容为例,结合有关文献,提出了在教学中融入动机要素的“四环节”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型,并在和田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进行教学实践。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主要叙述动机模型的研究背景,根据新课标对学习动机的培养要求,阐明选题缘由,综述ARCS动机模型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介绍本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ARCS动机模型及混合式教学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整理动机模型的相关理论以及该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对ARCS动机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实验班以及对照班的学业水平现状进行前测,收集前测数据,选用SPSS 25.0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所选班级化学成绩无明显差异。通过问卷前测调査,了解学生对苯及芳香烃的学习现况。第四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基于前几章的分析,以“苯及芳香烃”的知识点为教学实例。并混合PPT、图片、视频、教科书等多种教学资源,将ARCS动机模型四要素融入混合式教学的“四环节”教学设计中。应用“四环节”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了《苯》《苯的同系物》及《芳香烃》的教学案例。第五部分:结果与分析。教学实施完成后,进行“苯及芳香烃”相关知识的专项测试及学习状态的后测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问卷星”软件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教学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最后一部分基于教学案例的实施情况汇总研究成果,阐述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与展望。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论证了将动机要素融入混合式教学设计中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动机要素的“四环节”教学设计模式,并进行了“苯”、“苯的同系物”及“芳香烃”的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