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和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货币对内与对外的价格体现,在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所有金融信号中起到关键地位。在宏观领域里,利率和汇率具有连接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功能,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信贷和投资等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微观方面,利率和汇率则是资产定价、衍生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的重要基准和标的。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逐步推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使得汇率和利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反馈系统。因此,研究我国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渠道,探讨其与宏观经济变量的中长期影响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关系,对于一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遵循“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分析—政策含义”的总体思路,论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互动影响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理论部分,本文将汇率和利率两个重要经济杠杆全面结合起来分析,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利率不完全市场化与资本不完全流动的现实,对利率平价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条件进行了部分修正,考虑进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和制度规避成本,以及外部平衡中外汇储备变动率不为零和货币供应量受外汇储备影响的现实,对模型进行扩展,使其更符合我国经济现实。并通过占比法测算出现阶段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度达55%左右,资本开放度的提高将使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增强。第二,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首先基于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比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利率及实际汇率与中美利差之间影响关系的不同,研究发现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中,中美利差的影响大于国内利率本身,金融市场传导途径相比商品市场占有更为主导的地位。其次,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利率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得出各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肯定了人民币汇率、利率之间中长期均衡影响关系的存在,但也揭示了当前我国利率对汇率影响的金融市场传导渠道存在阻滞问题。第三,考虑现实经济中由于交易成本、央行干预措施等因素的存在,汇率和利率对偏离均衡的调整可能是非线性和非对称的,本文基于Enders,Soklos(2001)提出的门限协整和惯性一门限协整的计量检验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利率之间的非线性协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和非对称的协整关系,传统的Johansen线性协整检验方法无法准确的刻画二者之间的动态联系。这是由于交易成本、非对称资本管制、政策干预等因素,使得二者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具有“门槛效应”,只有当汇率或利率的变动超过一定门槛,其向均衡调整的速度才增快,二者的联动性才表现出显著增强。第四,在微观层面上,论文基于多元GARCH-BEKK时间序列模型,对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和利率日数据的短期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建模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波动具有时变方差和波动持久特性;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和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价格联动和波动溢出效应;比起欧洲和日本市场,我国汇率和利率的波动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利差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要远大于汇率变动对于利差变动的作用,显示了利率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具有更强的信息传递效应。第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论文对于提高我国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效应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和制度性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