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母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语言符号。语文是中国本土人民对汉语的另一种表达。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语文学科的能力,还影响着其他学科的能力。小学阶段处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是受教育非常重要的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脱贫攻坚时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关键就是扶贫先扶智。“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选取南阳地区农村小学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几种主要研究手段,力图反映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分析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改善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相应对策。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介绍其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为小学语文教育、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概念界定,以及需要层次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终身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展开研究,分为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调查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维度。第三章分析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农村小学教育不受关注、投入少;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专业性和教师群体被忽视;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缺位;农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感情淡漠四个方面。第四章提出解决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多渠道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关注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与培训;转变落后的家庭观念、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与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等。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为南阳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增添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意义,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