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四驱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和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石资源日渐枯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发展节能、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成为时代的需求。电动汽车因其无尾气污染、国家政策补贴等因素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续驶里程也成为大规模推广的制约性因素。而双电机四驱汽车可以在总驱动转矩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两电机工作效率的差异分布,合理决策前后电机的转矩分配,扩大动力系统的节能空间。已有双电机动力系统的匹配研究多集中于行星排式耦合驱动机构,对双电机四驱构型的研究较少;此外,针对此构型的现有能量管理策略中,对如何实现局部时域内的SOC轨迹规划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双电机四驱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基于工况能量权值的多动力源匹配方法及工况适应能力强且具有预测能力的能量管理策略。本文首先对双电机四驱汽车动力系统的匹配设计进行了研究。基于整车动力层,结合现有的匹配理论,确定极限稳定工况和短时加速工况两种情况下需求的动力源总功率;基于能量权值方法对常见出行工况进行数理分析,重点关注各动力源的高效区间与工况高能量权值区间匹配,确定动力源部件的特性参数;基于续驶里程需求确定电池参数。最后通过Cruise仿真软件验证了匹配设计的合理性,为后文模型的搭建提供数据支撑。接着,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双电机四驱汽车的前向仿真平台。依据驾驶员的操纵逻辑,搭建了纵向驾驶员模型;按照部件内部的原理和特性搭建了前后电机及电池模型并建立了车辆纵向模型。最后基于比例控制策略,以NEDC工况作为测试工况并与Cruise模型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整车纵向性能及能量求解性能的准确性,为后文控制策略的实施奠定模型基础。然后,制定了基于工况识别的局部SOC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基于前向动态规划算法制定了全局优化策略,为后文确定不同类型工况的最优轨迹奠定基础。考虑到不同类型工况的SOC最优轨迹变化趋势不同,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设计了工况识别器,并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筛选核心特征参量,作为工况识别的特征输入,并设计了新组合工况对其在线工况识别性能进行验证。通过探究时域和空间域上各类工况SOC最优轨迹的变化趋势,得到各类工况在空间域上SOC变化趋势形式统一且具有明显线性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初步确定空间域上局部线性斜率,接着基于局部线性逼近全局波动的思想,通过设计模糊控制器探究局部工况特征与SOC相对斜率之间的关系,对线性斜率进行局部修正,进而确定空间域上局部SOC轨迹,最后通过组合城市工况验证了局部SOC轨迹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为后文能量管理策略预测时域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整车能量优化问题进行了建构,并对策略内部预测时域轨迹规划及预测模型进行说明。首先,基于预测时域内的工况信息,结合空间域上局部SOC轨迹规划方法,确定预测空间域SOC参考轨迹,再结合预测信息完成SOC轨迹空间域—时域的转化。之后,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了车速预测模型,并探究了预测时域长度及扩展宽度系数两参数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并基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最低确定了上述两参数。再结合随机森林工况识别器,采用相应工况数据训练得到各类型工况下的车速预测模型。最后通过高速工况、郊区工况及城市工况构建了综合全工况,验证整车能量策略中各模块的协作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工况识别器的识别准确性较高,在综合全工况下的在线识别准确率为88.6%,车速预测效果较好,单步预测误差最大为[-2.5+2.5]km/h。将上述策略与全局优化策略及比例策略分别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全局策略相比,本文制定的控制策略能实现约95.13%的全局优化效果;与比例策略相比,能有效改善14.28%的整车经济性。
其他文献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不但可以确保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以风险管理为前提,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多数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导向并不明确。文章主要探讨风险管理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对策,希望为相关国有企业提供参考,从而落实风险防控,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新高考制度在各省市的逐步实施,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和教育评价改革的稳步推进,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提出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挑战,生涯教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自2017年引入生涯教育后,坚持践行"人人明志成才,人人皆为人才"这一生涯教育理念(One),以"课程落地、德育融合、文化引领、动态评价"四个方面(Four)为抓手实施生涯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变化
期刊
高中的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普通班级全体成员会议。主题班会是学校以及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渠道和重要阵地。在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主题班会活动应致力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之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获得充分的自主发展,形成社会参与意识与能力。校本课程化的主题班会,将主题班会提升到学校整体教育角度,具有协同效应、叠加效应以及持续效应。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管理者,应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助推者、落实
活动背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论是课间还是校外,都能看到孩子们游戏的身影。但二年级小学生上学时间还不到两年,他们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都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许多游戏的性质缺少正确的认识,对什么是健康的游戏判断不清晰,游戏应在什么情况下玩、玩多长时间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指导、提醒和敦促。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游戏的观念,在知道哪些游戏是健康游戏的基础上,能够基于不同游戏的环节和条件,合理地、有节制
期刊
本书集中展示了李庾南老师及其带领的班主任团队有关“班级育人”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自育·互惠·立范”的育人主张。本书每节主题班会都完整介绍了班会的现实背景、教育目标和操作过程,并附有专家的深度点评,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性。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湛作序并强力推荐!热忱欢迎有关单位或个人订购本书——联系方式: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号A座21层《教育视界》编辑部
期刊
采用不同种类的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氧化铝粉体,研究了偶联剂种类和用量对导热硅橡胶热导率、硬度和粉体最大体积填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固化前浆料黏度和提高粉体体积填充率方面,硅烷偶联剂优于钛酸酯偶联剂,但钛酸酯偶联剂可以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硬度。
疲劳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进行检测及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外在疲劳驾驶检测及预警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应用于疲劳驾驶检测研究中,分析驾驶员疲劳状态下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及预警算法。首先,本文利用驾驶员在环实验平台和脉搏血氧仪,设计并实施了疲劳驾驶模拟实验,获得了实验
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将会极大地有利于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当代,自动驾驶的实现已经势在必行。由于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无法适应多变的行车环境,因此能够与环境交互,不断学习环境的强化学习算法将会在智能车领域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强化学习算法存在一定的失效问题,这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减少强化学习算法在智能车应用中的失效,提高行车安全将是未来智能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自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甲钴胺静脉滴注联合强的松口服及红外线治疗,研究组采用强的松口服联合针刺、中药口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9%(31/32),高于对照组的87.5%(2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天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
从"说理式班会课"到"心法式班会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说理式班会课"的诸多弊端,要求"心法式班会课"实现从"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从"问题导向"到"成长导向"、从"生硬说教"到"活动体验"的三大转向,并在其具体实施中通过对话生成、叙事共情、活动体悟、协同共育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德自我构建、内生外化,真正实现班会课的走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