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癌结节(cancer nodules)的临床意义尚未达成共识,将其如何归类更为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实践发现伴发癌结节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介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之间。本文具体探讨大肠癌伴发癌结节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3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病理结果显示有癌结节的共有56例,占5.4%(56/1036),包括癌结节个数、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类型、肿瘤形态、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癌胚抗原(CEA)等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数据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用IBMSPSS19.0建立数据库,用非参数检验描述分析癌结节个数与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及癌胚抗原(CEA)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所有结果取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TNM及病理分期依据AJCC第七版肿瘤分期手册。结果:56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检出癌结节70枚,平均每例1.08枚,癌结节个数为一个的患者42例,一个以上的为14例;原发肿瘤分化程度中腺癌(高分化3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11例);粘液腺癌的9例;其它类型的3例;经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与癌结节分化程度一致;肿瘤形态中溃疡型47例;隆起型2例;蕈伞型7例;TNM分期中侵及深肌层3例;浆膜层5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1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无远处转移的有42例,伴远处转移的有14例。资料显示,病理分期中Ⅱ期患者为14例;Ⅲ期患者28例;Ⅳ期患者14例。经统计数据显示,癌结节有无与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经统计数据分析,癌结节个数对淋巴结的转移及CEA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参数检验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伴发癌结节患者与非癌结节患者之间在淋巴结转移上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远处转移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癌结节的来源跟淋巴结转移相关,而非远处转移所致,且预后不良,其临床意义更类似于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