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品德践行,导致教学实效性不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品行脱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及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从界定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入手,阐述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开展实践教学,既是对传统德育理论中实践教学思想的继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和新知识观则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加强实践教学是由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符合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十分必要。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践教学的理念不新,教学的方式单一,导致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次是受大环境的影响,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仍然存在,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分数为主,使师生的教与学主要围绕着知识的授受进行。另外,教师不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第三部分,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实施实践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搞好实践教学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第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才有可能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第二,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理论素养,提高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第三,要进行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第四,开发课程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第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参加公益活动,课堂讨论、辩论,模拟实践活动,听报告、看专题片等。最后,要积极争取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开展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