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血脂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评价血液净化疗法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降脂效果及其对于病情发展和临床结局的影响;评估脂肪乳肠外营养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一)收集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重度高脂血症组(TG>11.3mmol/L)、中度高脂血症组(5.65≤TG<11.3 mmol/L)、轻度高脂血症组(17<TG<5.65 mmol/L)与正常血脂组(TG< 1.7 mmol/L),.总结各组的临床特点,统计各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累计变化率,分析入院后各时段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E的浓度与甘油三酯浓度的相关性。(二)回顾性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连续病例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血液净化疗法分为血液净化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各时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累计下降率、胰腺炎病情相关指标(血淀粉酶、脂肪酶、钙、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和临床结局相关指标(腹痛持续时间、压痛及反跳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需手术治疗率、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三)收集急性胰腺炎连续病例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脂肪乳肠外营养分为脂肪乳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各时段的血甘油三酯、淀粉酶、脂肪酶、钙、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APACHE II评分和腹痛持续时间、压痛及反跳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需手术治疗率、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结果:(一)共纳入接受常规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其中重度高脂血症组51例(38.06%)、中度与轻度高脂血症组各24例(17.91%)、正常血脂组35例(26.12%);中、重度高脂血症组的年龄显著低于正常血脂组(41.29±8.80/40.88±9.27VS 51.04士16.22岁,P=0.011);中度与重度高脂血症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病程中表现出“入院后48小时内迅速降低、一周内缓慢下降、随后维持轻度升高”的三阶段变化规律,24小时内累计降幅分别达(46.22±25.96)%与(50.87±26.09)%,48小时内分别为(61.10±21.07)%与(72.35±16.21)%;轻度高脂血症组的患者表现出“入院后3-4天缓慢下降、随后维持轻度升高”的两阶段血脂变化规律;正常血脂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病程中呈现出升高趋势,但上限不超过565 mmol/L;入院后一周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水平保持正相关。(二)收集到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6例及常规治疗组患者39例;对于中度急性胰腺炎,血液净化组与常规治疗组各时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累计下降率、胰腺炎病情相关指标(血淀粉酶、脂肪酶、钙、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及临床结局相关指标(腹痛持续时间、压痛及反跳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需手术治疗率、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重度急性胰腺炎,血液净化组与常规治疗组的降脂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是前者的血钙水平在入院后3,.-4天显著高于后者(P=0.022),前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在入院后3~4天及7-8天明显低于后者,治疗效果也优于后者(P=0.041)。(三)对接受脂肪乳肠外营养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1例及对照组患者48例进行分析,不论入院时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何区间,脂肪乳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3~4天与7-8天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胰腺炎病情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程中的血脂变化模式依入院时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而异,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入院后经常规治疗24~48小时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仍未降至11.3mmol/L以下或降幅未达到50%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慎重考虑血液净化治疗;高脂血症性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无法从血液净化中获益,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部分获益;入院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5.65mmol/L的患者可以安全进行脂肪乳肠外营养,一般可从入院时开始,同时应注意监测血脂变化,以便根据个体情况随时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