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河东文人自然观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河东地区作为李唐王朝的发祥地,由于受到统治者特殊的重视与偏爱,经济文化发展很快,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看法。这一时期河东地区的自然观呈现出保守与创新相杂、“天人感应”与“天人不相预”共存的局面。在李唐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河东文人层出不穷,其中柳宗元、王勃、白居易、王昌龄、王维等文学家对唐代思想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河东地区的自然观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整个思想领域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看法,同时又对我国古代唯物自然观传统有所突破。本文将对唐代河东地区的自然观进行系统的研究,全面展示唐代河东文人的自然图景,并从中挖掘对现代具有启示意义的生态自然思想。本课题的研究既采用本学科固有的方法,同时又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方法上会对同类课题的研究有启发意义。本论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山西科学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山西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具有一定补充的作用。论文的写作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依据,在采用科学思想史学科中实证的方法同时,结合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本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网和山西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本文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唐以前河东文人自然观概述。概述该地区由于地域及历史的影响所形成的无神唯物的自然观传统,并对唐以前河东地区具有代表型的人物尸子、荀子、韩非子、裴頠和孙盛的思想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唐代河东文人对祥瑞的态度。祥瑞观念是“天人感应”观念的产物,唐代祥瑞观念的复兴发端于河东,河东文人在唐朝前期对这一观念也以表奏等形式进行附和。但随着唐王朝统治者执政思想的转变和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祥瑞观念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这一时期,河东思想家对祥瑞及其他迷信观念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也是后来祥瑞观念衰落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唐代河东文人笔下的自然——从天人合一到生态自然。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河东文人深受儒学熏陶,在自然观中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天人合一”的成分。而孕育于“天人合一”中的生态自然观念对生态遭到极大破坏的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四部分,唐代河东杰出思想家——柳宗元的唯物自然观。该部分主要论述了柳宗元思想成熟期的自然观。文中以回答“天”的性质、“天”是由什么构成的、其构成方式是怎样的三个问题,具体探讨了柳宗元“惟元气存”的元气一元论思想;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个方面对柳宗元的“天人不相预”的天人观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俗语和典故等。它们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
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通过资产重组和发展高新技术等战略改革,上海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已具备相当实力,改革成果显著。在改革的过程中,剥离性资
本工程通过信息网络化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各项资料管理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果.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部分加入互联网、使用统一的应
从素质教育和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出发,理论上阐述了隐性体育课程的涵义及特点,通过隐性体育课程的文化性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目的探讨化合物茯苓酸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明确免疫抑制作用和低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方法以32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日趋复杂的学校经济活动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经费短缺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在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国内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称之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