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步伐持续加快,留守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乡村人口处于失衡状态。这一方面导致传统的养老方式不能够适应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农村社会再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基于乡村特色和村庄邻里关系的基础,以组织化的方式在农村社区构建“离土不离乡”的互助养老模式,不失为一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好路子。上海市近几年在政策的引领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探索下,农村地区出现了多种互助式养老实践,S区幸福村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论文以积极老龄化、社会支持网络以及社会嵌入三大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学的个案研究方法,以S区幸福村为研究重点,首先从幸福村模式的建立、组织管理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掌握其运行基础和架构;其次,从经济互助、生活和情感互助、医疗互助三个方面研究它的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机制,了解到幸福村互助理念不仅体现在老人之间的帮扶,而且体现在社会爱心人士与老人之间的互动互助;接着,归纳出幸福村目前的特色运行方式;再次,设计幸福村互助养老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满意度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总结出幸福村模式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然后,通过学习国际互助养老模式实践经验,对完善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供启发意义;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具体的优化对策。互助式养老模式让农村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有所养、有所为和有所乐的目标。然而,长远来看,解决农村社区养老问题不能仅仅以养老谈养老,乡村养老与乡村振兴不是完全的平行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如何通过乡村养老助推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和资源回流,才是解决空心化村落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