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肠梗阻导管是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相关预后因素,包括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子。研究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共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16~88岁。分别分为保守治疗成功组和保守治疗无效组,以及治疗后复发组和治疗后未复发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65.63%(42/64),保守治疗成功组和无效组在肠梗阻病程(11.40天vs.27.41天,P<0.05)、肿瘤病史(38.1%vs.63.6%,P=0.046)、血小板(205.14*109L.1 vs.269.45*109L.1,P=0.017).CA125(39.50 U/ml vs.90.90 U/ml,P<0.05).导管第1天前进深度(34.12cm vs.11.55cm,P<0.05).导管前2天前进深度(66.92cm vs.20.77cm,P=0.017)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CA125(OR=0.793,P=0.041)和导管前2天前进深度(OR=1.477,P<0.05)为其独立影响因素。同时,高CA125水平组比低CA125水平组有更长的置管持续时间(19.90天vs.11.53天,P<0.05)和住院时间(26.00天vs.19.28天,P=0.017),导管快进组比导管慢进组有更短的置管持续时间(10.42天vs.17.67天,P=0.011)和住院时间(16.83天vs.26.28天,P=0.026),且住院费用也更低(27120元vs.41067元,P=0.047)。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后的复发率为20%,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既往肠梗阻病史(50%vs.12.5%,P=0.008)、导管第1天前进深度(19.98cm vs.30.30cm,P=0.011).最终导管深度(140.70cm vs.193.80cm,P=0.002)和置管持续时间(22.60cm vs. 10.45cm,P<0.05)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既往肠梗阻病史(OR=13.882,P=0.015)和肠梗阻置管持续时间(OR=1.224,P=0.041)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导管前进速度和CA125水平是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成功的预测因子,而既往肠梗阻病史和置管持续时间是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介绍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在三级GPS大地控制网施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的各种不同指标的定义,并讨论了相互关系;利用TEQC(Translate Edit Quality Check)软件对三级GPS大地控制网青海测区48个测点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测,并结合基线解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正>临床上将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109L-1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1)轻度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为0.4×109~1.
第一部分改良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采用改良脑灌注法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评价改良脑灌注法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双室平衡容器是测量汽包水位的主要方法,针对传统双室平衡容器测量结果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且配管困难的缺陷,深入分析了传统双室平衡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从工程实际出发,
【背景】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的病史,骨骼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脊柱冠状面Cobb角>10°。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