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肠梗阻导管是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相关预后因素,包括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子。研究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共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16~88岁。分别分为保守治疗成功组和保守治疗无效组,以及治疗后复发组和治疗后未复发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65.63%(42/64),保守治疗成功组和无效组在肠梗阻病程(11.40天vs.27.41天,P<0.05)、肿瘤病史(38.1%vs.63.6%,P=0.046)、血小板(205.14*109L.1 vs.269.45*109L.1,P=0.017).CA125(39.50 U/ml vs.90.90 U/ml,P<0.05).导管第1天前进深度(34.12cm vs.11.55cm,P<0.05).导管前2天前进深度(66.92cm vs.20.77cm,P=0.017)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CA125(OR=0.793,P=0.041)和导管前2天前进深度(OR=1.477,P<0.05)为其独立影响因素。同时,高CA125水平组比低CA125水平组有更长的置管持续时间(19.90天vs.11.53天,P<0.05)和住院时间(26.00天vs.19.28天,P=0.017),导管快进组比导管慢进组有更短的置管持续时间(10.42天vs.17.67天,P=0.011)和住院时间(16.83天vs.26.28天,P=0.026),且住院费用也更低(27120元vs.41067元,P=0.047)。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后的复发率为20%,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既往肠梗阻病史(50%vs.12.5%,P=0.008)、导管第1天前进深度(19.98cm vs.30.30cm,P=0.011).最终导管深度(140.70cm vs.193.80cm,P=0.002)和置管持续时间(22.60cm vs. 10.45cm,P<0.05)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既往肠梗阻病史(OR=13.882,P=0.015)和肠梗阻置管持续时间(OR=1.224,P=0.041)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导管前进速度和CA125水平是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成功的预测因子,而既往肠梗阻病史和置管持续时间是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