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和成长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实行的是流转税与所得税共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实际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占比很高,2011年增值税和营业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高达42.2%,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在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流转税领域中长期呈现出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征收、相互交叉、互不重叠的格局,但营业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不仅不利于社会分工和企业的协作发展,也给企业造成了不合理的税收负担。同时,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相互交叉不仅增加了政府的监管难度,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鉴于上述问题,2012年我国在上海地区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两个行业入手开展了第一批“营改增”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营改增”的序幕。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交通运输业企业投资规模大,在现行流转税制下重复征税问题最为严重,致使企业营业成本高、利润率低,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业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过程中的运输费用已经实行增值税征收办法,运输费用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改革基础较好;另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交通运输业流转税的依赖程度相比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来说要低,改革阻力较小。因而,我国首先从交通运输业开始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从2012年始,交通运输业推行“营改增”已6年有余,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作为主要意图的“营改增”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增强了企业的成长能力,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和成长能力的影响来分析本轮税制改革的效果。首先,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成长能力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采用沪深所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财务报表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分析了企业税负和成长能力在“营改增”前后较短时期内的变化趋势;随后对上述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2009-201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引入政策虚拟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和成长能力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增加了交通运输业企业的流转税负,降低了企业所得税负和总体税负;“营改增”后在较长时间内增强了企业的成长能力,促进了企业发展,验证了假设。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从政府和交通运输业企业两个层面分别给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
其他文献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塑造良好企业文化,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建立和谐、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现代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融入和谐的观念,通过笔者所熟悉的宝纳资源控股控股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具体案例,分析绩效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价值及面临的困难,探讨如何建设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符合企业文
商家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提供不向其索取发票,但可以享受价格折扣的机会时,部分消费者开始动摇,这便促成了以逃税为目的的现金交易的产生。与此同时,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这也使得企业在逃税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双元控制主体。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的逃税现状与现金交易入手,剖析了造成现金交易逃税的原因和逃税的经济影响,以及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全球范围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日趋成熟和繁荣。特
审计意见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公允性、合法性以及政策一致性的评价,同时作为不可观测的审计过程的可观测结果,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重要信息,那么注册会计师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