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哲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音乐教育最佳的途径是通过人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21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将高中音乐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并揭示音乐鉴赏与表现必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些内容才能保证全体学生既获得基本的音乐素养,又能为不同兴趣爱好或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或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本研究的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音乐鉴赏课中,通过运用“表现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本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结合质与量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为研究者所任教的浙江省嘉兴市某高中一年级四个班级,共218位学生。研究工具包括由研究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表现教学法活动课案》和《音乐基础知识》前测与后侧试卷,并经专家效度和库信度分析。研究实施由研究者亲自进行为期六周的教学活动及前后测测试,同时观察记录课堂教学,并于课后进行访谈及教学成果的展示,以探讨学生在教学后音乐基本素养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变化。所得资料以Spssl2.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相依设计双样本平均数考验、库信度、专家效度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和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表现教学法”使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音乐基础知识》前测与后测的统计分析,各班各表现小组的后测成绩均高于前测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2.课堂观察记录显示“表现教学法”有机的融合了音乐表现与鉴赏活动,学生通过表现音乐主题的方式,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表现的过程中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3.“表现教学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积极态度。这种学习方式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音乐主题发挥想象,自由发挥。并带着目的性进行活动,使其养成了音乐预习、练习的好习惯。4.“表现教学法”对学生参与音乐课表现产生了积极态度。多数学生表示在一次次地表现活动中,都渐渐地放开自我,超越自我、尽情地展现自我,使自己不断获得成就感。5.“表现教学法”使学生的表演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经过音乐教学与亲身参与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各个班的表演技能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展现出各自的学习成果,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展现给全校的师生。6.“表现教学法”提高了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主题活动。这种合作从课前排练延续到课堂展示,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使音乐主题展现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