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改造PPP项目物有所值(VFM)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完善旧城区公共配套设施为基础,以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为驱动力,以PPP合作模式,“公益性+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完善+智慧城市”、“硬件+软件”新型化旧城区改造的综合发展模式,合规、高效地进行项目整体合作,推进旧城区的资源导入、功能提升等工作,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外部形象的需要,是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的需要,是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民生的需要,是实现旧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旧城区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本研究为“硬件+软件”、“公益性+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完善+智慧城市”新模式的智慧化旧城区改造项目物有所值(VFM)评价广泛应用提供参照。首先,介绍了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其次,结合本人一直研究旧城区改造相关理论基础(规划设计角度),通过文献阅读,了解PPP模式和物有所值评价相关理论基础,确定了从物有所值“经济性”角度,验证智慧化旧城区改造的可行性。然后,对某旧城区改造项目运作模式、合作期、股权结构、融资结构及主要融资成本、付费机制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尤其对本项目付费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计算,公益性子项目付费方式为政府付费,准经营性子项目付费方式为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收益无法完全补足合作期内的总投资和运营成本,最终确定了现阶段新模式智慧化旧城区改造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再者,本文通过采用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财政部门配套政策和行业实际情况选取定性分析指标,邀请行业专家对六项基本指标评估和四项补充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打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通过以往项目基础数据和金融财务预测估值,计算PSC值、PPP值、VFM量值及指数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宜采用PPP模式的结论。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总结以及阐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独立学院的出现使得教育模式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独立学院建设的过程中,品牌建设成为其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然而,目前医学独立学院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学生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瓶颈问题。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要想提高其生源质量,就需要树立品牌战略理念,将品牌建设这一目标纳入到学院的发展规划中,突出其办学特色并吸引优质的师资来提
学位
铁路作为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更是肩负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现阶段,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高,施工进度失控的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的发展。TQ客运专线项目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一部分,投入运营后,将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连接起来,进一步促进了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TQ客运专线项目已经竣工,但是在TQ客运专线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进度
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关系着国计民生。我国自2014年中央力推PPP模式的五年多来,无论是在PPP政策制度和操作流程方面,还是在落地的PPP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PPP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法弥补项目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需要吸引社会资本来解决资金问题。而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本文通过查
丹寨的苗族人早先在中国的黄河以东,后来进入了贵州,它是苗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称为“嘎弄”,苗语的意思“弄”代表“鸟”也可称为鸟的传人,丹寨蜡染的特点主要以鸟类图案为主,至今仍然继承着这古老的蜡染技艺。在清代时期所说的“青龙布”,就是蜡染布。丹寨蜡染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朝时期。丹寨蜡染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特征,他们大多数居住在远离城市,生活偏远的山区中,大自然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创作灵
草木染作为一种传统的染色技艺,可追溯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背后所蕴含的技术特征、审美理念和文化属性是极其珍贵的。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当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设计应运而生。草木染作为取于自然的传统工艺,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本身也具有着多重的功能性,符合当代人们追求朴素,复古风格的审美需求,在近年来推崇
近些年,随着我国以积极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正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中国,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友人入境与国人出境次数的逐年增多。天津机场目前拥有T1和T2两座航站楼,并计划于2030年建成T3航站楼,以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在建成T3航站楼以前,国际游客出入港的任务由改造后的T1航站楼承担,但此次改造的目标年是2025年。本文以改造后的设施是否安全使用至2030年为切入点,展开对T1航站楼国际游客离港的仿真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递增,对于各类管线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传统管线敷设方式不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影响城市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城市综合管廊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优点。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大力推行综合管廊的建设,综合管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城市综合管廊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费用高、回收周期久等显著特点,成本费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综合管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向不同类型的市政管线提供服务的方式不仅能缓解传统基础设施供给模式所造成的地下空间资源紧张、道路反复开挖等问题,也可以为管线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运营服务。在公众对基础设施的供给提出更高要求与政府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其作为准公共产品,前期投资巨大、项目收益较少的特点对政府财政投入提出更高要求,完全依赖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