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乡二元发展的结构关系在快速城镇化中面临城镇人口快速集聚、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乡村熟人社会解构重组,传统村落风貌破坏、居住环境污染严重、乡野环境生态恶化等问题。新型城镇化必须破解难题,调整目标,变革规划模式与途径,从前期以“放量”为主导的村庄发展规划,转化进入城乡一体、资源统筹以“存量”提质增效、内涵建设为核心的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位于欠发达地区的河南省豫南地区村庄,正处于乡村空间重构、文化传承、生活重塑的起步阶段,村庄“空心化”不断加剧乡村的动态变化,凸显农村产能低下、继发动力不足。而豫南村庄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聚落文化与生态环境等方面拥有自己的规律、特征和潜质。在县、乡政府主导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设计中,豫南信阳市的村庄整治规划建设,正借助传统村落保护、复兴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内容包含:探索接地气的规划模式、研究合民意的设计途径、调动村民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协同多方参与的传统村庄保护、更新与发展建设、优化村庄产业结构体系。在研究北京“绿十字”所主持的三个豫南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案例基础上,选择实施效果突出,运行状态稳定且发展势头良好的信阳平桥区郝堂村项目为实证研究,通过郝堂村的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实践,对应析解村庄整治规划和建筑形态设计、环境整治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三种设计方法,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下的豫南地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得出的“治规协同”推进村庄形态规划,“村民主体”实施民宅建筑修复改造,“多元参与”乡村景观整治建设的空间环境与形态设计策略,改善了居住环境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优化了村庄公共空间环境,破解了村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还乡村自主、自然、和谐地发展,“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村庄在资源、产业、环境、生态的保护更新中,兑现了民生为本的宗旨,对保护村庄肌理,修复熟人社会环境、完善新型村规民约管理、重振民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