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必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教师的要求、考核越来越严格,教师的门槛也不断提高。“教师入职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教师教育”等各项改革不断进行,希望通过对教师的改革来改善教育的质量,但效果不尽人意。此外,“教师”群体不断壮大,除学校中正规的授课教师外,所有的行政人员也被称之为老师,甚至社会各界资历稍高的人都被称为老师。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究竟是什么?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教师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是,那么教师的历史演变如何?本研究试图在历史的脉络上来梳理教师的变化情况,通过教师之实的变化,即是如何由最初的状态一步步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谓的教师,这中间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对教师的影响如何等等的分析,来澄清教师历史演变的原因、过程、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明晰教师到底是什么。以期对如今有关教师的改革提供一点线索。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法,从已有的教师概念入手,搜集了50本辞典、30本专著、42篇硕博士论文,对其中的教师概念进行搜集,梳理出界定教师概念的语词,将这些语词归类,进而得出现今学术界界定教师的范畴,主要是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方法等。其次采用历史研究法,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不同,促使这些范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教师的变化这一思路来研究教师的历史演变的。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综述了教师的概念、起源、称谓、角色、职业,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师概念的界定进行梳理,从而梳理出当前学术界界定教师概念的几个主要范畴,即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三至第五部分分别从上述3个范畴的变化来分析其对教师的影响。第三部分教育对象的发展经历了氏族的全体青年一代、特权阶级子弟、适龄儿童以及全体公民的趋势,为了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经历了氏族中的长者、兼职的“官师”、专职的私学“教师”、教师职业的形成与教师专业化的理想。第四部分教育目的对教师而言,分为外在于教师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内在教育目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当教师的内外教育目的基本一致时,教育功能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教育目的往往更容易实现;而当教师的内外教育目的出现分歧,甚至矛盾激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各教育目的主体的教育目的较难实现。第五部分教育内容的变化轨迹大致为,生产生活经验、经典史籍、简单读写算的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内容逐渐深化、细化,与日常的生活远离化。教育方法也由一开始的单一,逐渐的丰富和多样化,并开始形成一套方法体系,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教育方法也逐渐的科学化,由一开始的口耳相传,到背诵、记忆,再到讲授、练习,以及发展到如今的活动和体验等。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教授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师教学自主权、对学生影响情况,教师经历了如下几种角色的转变,即“养育者”、“传道者”、“授业者”和“教书匠”。第六部分对教师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