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天人合一”是否具有生态意义,学者们始终争论不休。一些学者以大量论据从多个角度来论证“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力图将“天人合一”诠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另一些学者认为“天人合一”的重点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人伦礼教,目的是借“天”的威严构建道德体系并维护封建帝王统治。故此,这些学者主张对“天人合一”所谓的生态意义持谨慎、怀疑的态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们从语义学、思想史、研究取向等方面的质疑虽然有理有据,但不足以彻底否定“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比如,有学者以生态灾难的现实存在来否定“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这就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即正是因为“天人合一”思想式微,生态破坏才大行其道。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们以解读经典、引用古代法制等方式捍卫“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不过,因部分内容的逻辑链条不够清晰或缺乏充分的论证,导致很多生态思想与“天人合一”之间的联系不直观,有过度解读之嫌。当然,有些内容也确实体现出“天人合一”对保护生态的潜在贡献,如提升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树立哲学整体观等等。为避免理论的华而不实,本文还将“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放在生态学理论研究与治理生态的实践环境下来分析、明确其现实作用。此外,本文还借“天人合一”其它内涵对生态的积极贡献来说明“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有可能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得以体现。最终,本文初步明确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与现实作用:“天人合一”有可能通过提升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树立哲学整体观、以修身来完善人们的精神境界尤其是道德修养等方式来影响与改变现代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期从根本上约束、指导人类的行为。最终阻止环境继续遭到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愈”,帮助有可能得以重生的生态环境尽量再现原貌,并为人工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同时,“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对生态学中专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领域有可能给予理论上的贡献或启发,并有可能为人类继续探索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