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生产率测度及其减排路径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在逐步的恶化以及资源的使用面临枯竭,因此,要加强生态保护观念和健康消费观念,提倡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农业大省,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在通过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措施的作用,中国粮食产量在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发展趋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低碳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中国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现有的自然亥赋条件较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情况下,要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改变粮食生产因普遍的环境污染而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粮食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生产方式转变,就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粮食增长方式,实现其农业低碳化发展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使用以及播种、翻耕等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进而得到粮食主产区碳排放量的综合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各省市之间碳排放的增长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urger生产率指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农业碳生产率,并将粮食主产区增长源泉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并从时序和空间两方面分别对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比较,深入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碳生产率增长的特征,发现中国主要粮食生产区的农业碳生产率的增长呈现波动状态,不论从时间上来看还是空间上来看其增长源泉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3)根据相关理论选取区域经济条件、农作物受灾程度、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六个因素,采用STIRPAT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从而通过分位数回归对所测度出的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分位点上呈现出不同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也有部分因素结果不显著对农业碳生产率并未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4)依据实证分析的相关结论提出相应的促进粮食主产区各省市碳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以帮助该区域更好地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活动,维持地域生态平衡,缓解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和冲突。
其他文献
压力烧结炉其核心部位—卡箍快开结构,是一种启闭方便、适用压力范围广的快开装置,同时它也是压力容器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受力情况的复杂性,目前只有日本定制了高压和超高压快速启闭装置的设计标准,但大多数快开压力器属于中、低压容器,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齿啮式快开容器的工程设计方法。高压烧结炉在冶金、钢铁、陶瓷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承受交变载荷,设备主要是为了使硬质合金进行烧结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DFAFCs)具有燃料来源广、易于储存与运输以及绿色环保等优势,在低温燃料电池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研究发现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性能,但Pd金属高昂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FAFC的商业化进程。如何进一步提高Pd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以及减小粒子平均粒径,来提高贵金属Pd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仍是一个
以课例为依托,在师范生理论课的课堂上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实践课“五环节”教学模式设计包括情境设计的课前准备环节、基于问题与讨论的理论学习环节、课例呈现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腹腔内脏器因腹股沟缺损而向皮肤表面突出而导致,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多发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更为常见。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分
回溯治理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我们经历了自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体系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呈现出了与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动态变化。研究国家治理模式转型下的道德内容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