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理论视角下话语交际者的身份构建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作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不仅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语言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因此先后出现了Brown和Levinson(1978,1987)以及Leech(1983)等重要礼貌理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礼貌研究较之于礼貌研究相对较少,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对于国内,西方的不礼貌研究发展迅速,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因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和理论支撑。  基于此,本研究以Bousfield(2008)和Culpeper(1996)的不礼貌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2012年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十一期的不礼貌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真实语料进行转写概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节目中不礼貌话语进行分析与描述。在此研究中,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在不礼貌理论视角下探讨话语交际者主要构建何种身份;如何构建身份;以及为何如此建构身份,即如此建构身份有何意义。通过研究发现:  第一,在《非诚勿扰》中,交际者通过不礼貌话语主要构建这三种身份,即:权势身份,凸显身份,以及情感身份。第二,在构建身份时话语交际者所呈现的不礼貌策略类型主要有8种,并将其分为两类:积极不礼貌和消极不礼貌,其中积极不礼貌策略主要体现在运用不恰当的身份标识语、表达不一致、批判、攻击听话者的弱点、寻求答案的挑战;消极不礼貌策略主要表现在讽刺、提醒、训斥。而在构建强势身份时,交际者大都采用积极不礼貌策略中的运用不恰当的身份标识语、表达不一致、批判;消极不礼貌策略则采用批判和提醒。构建凸显身份时则使用表达不一致、批判以及讽刺和训斥。情感身份则通过批判、攻击听话者的弱点、寻求答案的挑战以及讽刺、提醒来实现。第三,话语交际者在构建身份时是出于一定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原因:性格、个人情感因素、权利关系、性别差异。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非诚勿扰》中的不礼貌话语分析交际者的身份构建类型,有利于了解交际者动态的建构身份,从而帮助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减少和避免冲突与不和谐,提高交际效果,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社会对英语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随之提高。然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在语篇连贯方面相对较弱
学位
民歌是最古老的民族艺术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陕北民歌作为众多优秀民歌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简洁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粗犷奔放的曲风,与陕北人民的生活、精神、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自主学习,有独立处理事物能力的学生。也就是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正如古人云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习者能够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及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自“移动学习”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
本论文的题为《呼啸山庄》的形式和表达特征研究。论文在对文本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的创造性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分析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展
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始终是个难题,很多学生在单词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甚微。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仍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单词,比如,联想法,词根词缀记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