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继发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激活对炎症损伤的影响,以探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效应。方法:本实验采用向右侧基底节内注入新鲜自体不凝血复制脑出血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又按时间点分为12h组,24h组,72h组和7d组。假手术组大鼠将微量进样器注入右侧脑组织基底节中间区域(前囟前方0.2mm,腹侧5.5mm,旁开3.5mm,深6mm)不注射任何液体,留针15分钟;模型组和干预组使用微量进样器在相同部位以7-10微升/分的速度注入50ul新鲜自体动脉血,余操作与假手术组相同。干预组大鼠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阿托伐他汀(10mg kg-1d-1)灌胃。采用Garcia方法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尼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未受损神经元计数;免疫荧光检测NF-κB、IL-1β和TLR4蛋白表达部位;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IL-1β和TLR4阳性细胞计数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评分(Neurologic deficit score,NDS)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定,即自主运动、前置对称性、活动对称性、金属丝鼠笼攀援、触摸双侧躯干反应、触摸触须反应。ICH组于脑出血后各个时间点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而与ICH组相比,ATV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水肿、神经细胞内尼氏体丢失明显、细胞周围出现空隙、胞体收缩,ATV干预后血肿明显缩小、神经细胞尼氏小体丢失现象有显著改善,胞间空隙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CH组大鼠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且在出血后12h已经开始出现脑水肿,24h更加明显,72h达到高峰,之后脑水肿逐渐减弱;与ICH组比较,ATV干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IL-1β免疫蛋白印迹结果及脑含水量显示:ICH组大鼠脑组织血肿周围NF-κB、IL-1β蛋白在出血后12h已经开始表达,24h表达增加更加明显,72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脑出血模型脑组织血肿周围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BWC)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L-1β与NF-κ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61,P<0.05;IL-1β与BWC呈正相关r=0.674,P<0.05;TLR4与BWC呈正相关r=0.781,P<0.05。脑组织血肿周围TLR4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出血后TLR4呈高水平表达,NF-κB、IL-1β表达也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干预后,TLR4表达明显降低,NF-κB、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脑组织基底节区域脑含水量明显下调,与脑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上调相一致(P<0.05)。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免疫蛋白印迹趋势相同。结论:1.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NF-κB的表达及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通过上调IL-1β途径加重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2.血肿周围脑组织TLR4的激活可能促进NF-κB表达对炎症反应起到上调作用。3.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降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