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基数大,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庞大的乡村人口造就了庞大的农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方针,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和骨干力量,更是实现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查处和曝光的村官腐败案例令人震惊,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农村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公共权力腐败治理刻不容缓。腐败这一顽疾由来已久,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同时也需要社会多方面配合。从预防到惩戒完整结合,优化治理力量配置,达到治理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最优目标。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所得来的信息,结合实地走访的情况对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特点、类型、危害及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举措。论文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当前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一般特点、发生模式和社会危害的阐述:本章介绍了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三种发生模式,并阐述了我国农村干部腐败的共性特点,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说明了腐败的危害。第二部分重点对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本章选取了F县农村腐败的典型案例,通过相关数据,对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特点、类型及对F县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是问题的分析部分:本章对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第一,公共权力本身的固有特性;第二,腐朽封建思想、人情社会的影响;第三,现行制度体制不完善;第四,监管体系不健全。本章为接下来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问题的的治理对策作了铺垫。第四部分是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治理:该部分从思想教育、反腐机制、民主法治、监管体系、共同反腐五方面,提出了治理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的对策。旨在通过这些建议和对策能够对F县农村公共权力腐败问题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最后是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强调治理农村公共权力腐败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