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SCR催化剂中钒、钨的浸出与萃取分离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作为危险废物,若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以再生为优先原则,而因破碎等原因而不能再生的废烟气脱硝催化剂,应尽可能回收其中的钒、钨、钛等金属。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从废SCR催化剂中提取分离钒、钨和钛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课题。目前废SCR催化剂存在钒、钨浸出率低和钒、钨分离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超声波、微波强化浸出废SCR催化剂中的钒钨和萃取分离钒钨工艺,主要涉及从废SCR催化剂碳酸钠焙烧—超声强化浸出钒钨相平衡和动力学;传统酸浸法和微波酸浸法从废SCR催化剂中回收钒的浸出相平衡;以及钒钨萃取分离的萃取剂筛选与萃取机理研究。本项目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以废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浸法从废SCR催化剂中回收钒和钨,研究了超声波对钒和钨浸出率的影响以及浸出动力学。研究发现:超声浸出提高了V和W的浸出率,超声浸出3 min时V和W的浸出率分别为77.48%、69.87%,比常规浸出提高了23.08%、2.59%;超声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90 min、液固比12:1、超声功率500 W,最终V和W的浸出率可达到89.01%、96.05%;废SCR催化剂中V、W的超声水浸动力学符合Stumm方程,其中V的溶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W的溶解反应属于二级反应。研究了酸浸法从废SCR催化剂中浸出钒的工艺条件和浸出动力学。研究发现:传统酸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5 M、液固比10:1、添加2%助浸剂、浸出温度110℃、浸出时间5 h,钒的浸出率可达79.3%。废SCR催化剂中钒的酸浸动力学符合受界面传递和固膜扩散过程控制的缩核模型,表观活化能Ea=24.57 KJ/mol。研究了微波强化酸浸废SCR催化剂,主要考察微波强化浸出工艺因素对其钒浸出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微波加热强化了钒的浸出,微波浸出30 min时,钒的浸出率为92.3%,比传统酸浸提高31.8%;微波功率越高,钒的浸出率越大,微波功率为300 W时,钒的浸出率为63.8%,微波功率600 W时,钒的浸出率为92.3%,提高了28.5%。研究了钒钨萃取分离的萃取剂筛选与萃取机理,主要涉及萃取剂选型,钒、钨的萃取分离工艺条件及萃取机理。研究表明:与单一萃取剂LIX 63、Alamine 336、P204、N263相比,萃取剂A/B对钒钨的萃取分离选择性最好;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原液初始pH为5.7、萃取剂体积比A:B=1:1、1.5 M NaOH溶液作为反萃剂;实验模拟三级逆流萃取,钒的萃取率为91.4%,钨的萃取率仅为5.9%,实现了钒、钨的有效分离;通过表征分析得出,萃取1 mol V3O93-,都有1 mol萃取剂A与1 mol萃取剂B参与,钒聚合阴离子分别与萃取剂A、萃取剂B发生反应,形成更大的有机分子从而被萃取。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案件防范工作力度,案件防范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从目前人民银行
利用富铬制革污泥制备具有尖晶石晶相结构的棕色陶瓷色料。洗涤后的富铬污泥在惰性气体下高温煅烧(1100 ℃,保温1 h),其残留物作为铬源(即GY)。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棕色尖晶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已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立交桥底绿化景观工程的实施是打造生态环保道路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带给人们景观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
郭沫若生前曾与云南山水有着不解情缘。他曾在出国归来停留云南之机,几次游览云南山水,留下诸多歌咏云南山水风物的烩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云南山水的无限热恋和由山水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蹈大略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深黯用人之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化的原则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年龄≥60岁、首次发病、HAMD-24得分17~35分、HAMA得分14~29分,且有严重躯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张力变化对静息心率(RH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
天津泰达广场A区、B区及泰达中央广场项目B区塔楼工程地下室大面积地面施工采用角钢-铝合金刮杠简易体系,角钢-铝合金刮杠简易体系具有取材方便、购买方便,各型号齐全、自重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学术界偏重于两个观点 ,一是认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是认为实践。本文认为这只是给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方法 ,真正解答人的本质应以“现象学的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