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最初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多学科的隐喻研究,认知语言学便是其中一种。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Lakoff and Johnson(1980)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领域向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我们借助旅途这一概念来理解爱情,因此就有了“爱是旅途”这个概念隐喻。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隐喻表达:我们的关系处在十字路口。概念隐喻不仅构成了语言的一部分,也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多义词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英语中单一词只占很少的比例,并且其中包括很多专业术语。多义词多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一般说来,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它的词义就越多。这给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得许多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但是如果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在多义词教学中,就会解决这个难题。虽然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其中只有一种是基本含义,其他的词义都是由第一个原意或一个新义发展而来,即隐喻含义。本论文旨在探索将概念隐喻应用到多义词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提出的总的假设是概念隐喻有助于多义词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具体假设1.应用概念隐喻进行教学的学生短时记忆要好于传统方法下教学的学生;2.应用概念隐喻进行教学的学生永久记忆要好于传统方法下教学的学生。为了证明这些假设本文对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的英语水平相当的两个人数相同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验。该实验包括学前测试及两次学后测试。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学习接受概念隐喻方法,控制班的学生接受传统方法教学。最后,通过SPSS 13.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学生对多义词的短时记忆。2.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学生对多义词的长时记忆。最后,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运用概念隐喻进行多义词教学的建议:增强学生的隐喻意识,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构建概念隐喻模块,挖掘多义词原意和比喻义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概念隐喻并不是作为替代其他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方法,而是需要和其他方法共同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