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科学管理思想提出至今,人们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研究已近百年,各种管理新思想层出不穷,然而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来看,企业如何保持持久的健康成长这一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果把对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的分析、诊断类比为对人类的疾病诊治,那么,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看,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却迥然有别,后者延长了人的寿命,前者对企业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为何如此?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是各种管理思想的观点有什么不正确,而是它们只注重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直接问题,强调策略研究,没有认识到企业发展不能持续的根源并不是因为缺乏思想、策略,而是由于企业发展具有惯性属性——企业同自然界运动物体一样,在发展运动中具有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内在要求,对改变自身运动状态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抵制特性。也正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企业发展惯性特性的存在,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的管理,导致各种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受到损害,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的发展惯性指的是企业具有保持发展范式稳定的内在要求,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表明企业对变革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变革的发生有惰性特征。由于它的存在,企业的发展遵循这样一种规律,即在感受不到压力、威胁、危机或挫折等“外部力量”时,将保持原有的发展路径与运行模式不变。企业发展惯性的形成是人性的需求、认知结构、价值观、企业决策过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客观存在,表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惯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强化组织记忆、固化组织的心智模式两条途径来实现的,其结果简化企业的问题处理程序,减少路径选择机会,实现模式化发展。 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惯性特性本身是中性的,它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其保持的发展模式与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生命演化的结构发展周期所处阶段是否匹配。在环境保持稳定、生命演化保持在同一阶段的前提下,企业顺应惯性要求的发展有助于方向明确和效率、效果的提高,惯性作用是积极的;反之,在变动的环境中,或者企业结构发展周期发生阶段性演变后,惯性化发展只会使企业在错误的道路上僵化地运行,由此导致企业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环境变化与企业生命演化是客观的必然,它不以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任何一种惯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最终都会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企业能否有效地开展惯性管理就意味着它能否实现持续 1<WP=4>健康地发展。对企业发展惯性的管理并不意味着要消除惯性,相反,它是在承认惯性存在、剖析惯性形成根源与特点的基础上,遵从企业发展的惯性规律,通过压力、威胁、危机与挫折的发掘,激发变革发生所需的“外部力量”,引导企业变革的实现,在保障企业对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企业发展的惯性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以组织记忆和心智模式审查为内容,建立企业结构与运行支持系统的会诊制度,改进考核激励体系,培育创新型文化,制定动态的企业战略规划等途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