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年男性无工作者人口特征及其主要生活来源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三普1‰原始数据、1990年四普1%原始数据、2000年五普1‰原始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对成年男性无工作者这一群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了解他们是谁?以及谁供养他们?在本文,“成年男性无工作者”将其定义为25岁到54岁的成年男性中拥有劳动能力;但是目前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并且也没有去寻找工作的人。   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1982年到2005年间成年男性无工作者这一群体人口特征的变动情况。分析显示:我国成年男性(25-54岁)中无工作者的比例总体是在上升的,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1982和1990年间的成年男性无工作者更可能是受教育程度低、未婚和年龄偏大的人群。但是到了2000年,成年男性无工作者的基本状况无论从教育程度、年龄结构还是从婚姻状况上,都在渐渐与成年男性的总体状况趋同。   第二部分则通过对家庭户的分析了解成年男性无工作者的家庭户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成年男性无工作者家庭户人均规模为3.6人,家庭规模在城镇乡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1982年以来,成年男性无工作者的立户倾向和户分化水平有所提高.从住房状况来看,自建住房和公房是成年男性无工作者拥有住房的最主要的方式,成年男性无工作者在住房居住和不受干扰状况上低于成年男性的平均水平,但住房设施要好于前者。   第三部分则主要了解成年男性无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分析显示:虽然成年男性无工作者以“其他”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但表现出很强的年龄结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户籍差异,户主差异和城乡差异。   第四部分讨论成年男性无工作由哪些群体转化而成,并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群体。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理想的政治秩序一直为中外思想家们所追求着。笔者认为政治秩序是指由一系列政治规则及这些规则的实现形式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及其关系进行引导、调节与管制等的过程
政府采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具体体现在政府采购能够有效的节约政府财政资金、调节宏观国民经济、解决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乃至抑
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地方民俗节庆——卖身节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的爬梳基础上,通过历时近六年的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以及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与
学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更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
期刊
法院对仲裁裁决发回仲裁庭重审并不是一项新制度。但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的1985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第34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