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调查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唐山市14-17岁的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与训练密切相关的运动员选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全面提高我市少年跳远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设计了《运动员调查问卷》和《教练员调查问卷》,对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和重点体育传统学校38名少年跳远运动员及其19名教练员进行调查与访谈。并对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有15.8%的跳远教练员是根据运动员比赛成绩选材;63.2%的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比赛成绩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材;21.1%的教练员则根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结合运动员的形态、机能测试结果进行选材。唐山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进行跳远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是12.91岁(男子)和12.38岁(女子)。唐山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周训练次数为8-11次,年训练次数在288-495次。唐山市跳远运动员每年参加的国家级或者河北省、市级的田径比赛都集中在2-3次。速度训练中手段多为30米、40米、60米跑。几乎所有的跳远教练员都认为快速力量是跳远运动员最重要的力量素质,多数教练员对绝对速度的训练非常重视,而对助跑技术的训练重视不够,对助跑与起跳结合的训练不够紧密。结论:唐山市少年跳远运动员在选材过程中多数教练员已经初步运用科学选材的方法手段,但经验选材比重仍较大;在训练的负荷方面,多数教练不能有效地对负荷的量与强度进行合理调控,仍停留在大运动量训练的旧观念上;在体能训练方面,多侧重于力量与速度的训练,负荷过大现象依然存在,未能使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技术训练方面,多数教练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过于注重细节,未能将速度训练与助跑起跳有机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重庆“全民健身登山步道工程”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发展,其内容、组织、开发方面均已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模式。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对地域特色健身路径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经过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的、支撑其竞争的优势,由学科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等三个要素构成。   经过264年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从一所长老制的
作为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成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学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探索改革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