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成本、公司治理以及流动性风险,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从企业内部微观特征因素出发,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期限匹配假说、代理成本理论、税收假说以及信息非对称假说等代表性理论。然而,融资契约的签订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引导。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与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休戚相关。事实上,债务期限结构可以看作是某一社会经济体制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内生性结果。因此,研究制度环境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宏观因素,并开始研究政治关系、法律制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制度环境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我国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在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下建立起来的,由此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其特有的制度环境因素必定会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的制度环境出现较大差异,这为考察制度环境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环境。而在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下研究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无论是对作为债务人的企业、还是对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亦或是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制度环境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在理论研究方面,综合运用金融学、博弈论、契约理论、公司金融等经济理论,将制度环境因素纳入Holmstrom and Tirole(1998,2000)构建的标准债务期限结构模型,对原有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理论进行创新与拓展。Holmstrom and Tirole在模型假中假设外部投资者事中阶段的清偿权以及事后的长期收入索取权都能得到完全实施,然而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必定会对投资者的这两种权利造成影响,基于此现实基础,本文分别构建了清偿权受损与索取权受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比较静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探究了制度环境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在经验研究方面,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综合使用衡量制度环境的具体指标:市场化程度指数、政府干预程度指数、产品竞争市场程度指数、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法律环境指数,经验验证制度环境因素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清偿权受损的假设下,企业的短期债务量与长期债务量均会随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增加,而债务期限结构随制度环境变化的变动方向不确定;在索取权受损的假设下,企业的长、短期债务量与制度环境的具体关系与制度环境变量所处的区间有关,而债务期限结构总是会随制度环境的改善而缩短。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因素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为负,即制度环境越好则企业债务期限结构越短。经验研究结论与索取权受损假设下的理论分析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