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使用语音实验的研究方法,结合语音格局与重音理论的相关知识,探究山西清徐方言的声、韵、调格局以及双音节叠音式名词的重音格局。文章的绪论系统的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以及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并简单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一章系统的分析了清徐方言的辅音格局,着重探讨了塞音格局与擦音格局,并总结出了清徐方言塞音与擦音的一些特点。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清徐方言的元音格局,分别介绍了清徐方言中一级元音、二级元音、三级元音以及四级元音,阐述了元音在格局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发音的特点。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清徐方言的声调格局,从调型和声调的动态分析两方面介绍了清徐方言的声调特征。第四章分析了清徐方言双音节叠音式名词的重音格局,以76个双音节叠音式名词为样本,并对其进行分类,探讨了各类叠音式名词的重音模式以及影响重音的凸显要素。同时也发现声调与重音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声调与重音具有强势关联的结论。与此同时,我们也提出,选用重音模式这一记音方法来描写清徐方言一系列的变韵现象,会更加简洁明了。最后的结语,主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辅音格局中,塞音与擦音的格局分布大体揭示了该地区在发音方法方面的特性;元音格局中,我们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元音的研究,得出了韵头与韵尾对元音发音特点的影响。在声调格局中,通过对声调的数据测量,我们大体区分了声调的类型,同时也对声调的动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重音格局中,我们对清徐方言的双音节叠音式名词的重音模式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左重、右重、等重三种类型,指出了凸显重音模式的要素,同时也总结了声调与重音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