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黑夜不再是社会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的阻隔,方兴未艾的夜间经济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与此同时,夜间的治安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案件警情高发,安全风险加大,防控难度陡增。在如何平衡夜间娱乐休闲与社会秩序维护的问题上,当前社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保障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秩序稳定成为一个应予重视的课题。本研究根据时空社会学理论、情境犯罪预防理论、死角理论,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娱乐服务场所的夜间治安状况和防控措施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更易受“黄赌毒”侵扰、侵害人身安全类警情集中多发、发生火灾和遭受暴恐袭击的风险隐患增大、夜间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非法留宿问题严重等方面。目前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防控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夜间治安防控、“反应性警务”和“运动式整治”交替式的治安管控、以传统经验为主开展夜间治安检查、主要依靠视频监控的夜间安全技术防范。由于受到特殊时间空间的复杂交织、夜间治安秩序相关法律的缺乏、偏重管控打击的警务运行机制、未形成社会充分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场所岗位责任制的空间缺位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时段的治安防控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域外国家虽与我国国情不同,但仍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对荷兰、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防控做法的探讨,归纳出设置维护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防控的专门力量、充分动员非警务力量参与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防控、规制娱乐服务场所的夜间经营、重视场域日常安保和应急管理等经验举措。结合国外的经验做法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娱乐服务场所夜间治安防控的完善路径,主要有完善娱乐场所治安监管的法律制度建设;构建适应娱乐服务场所夜间防控的警务运行体系;构筑群防群治的基层防线;强化娱乐服务场所自身的夜间防范;加强娱乐服务场所关联区域的防控。极具潜力的夜间经济、庞大的娱乐服务市场及与之伴生的娱乐服务场所治安问题,凸显构建全时空治安防控模式的重要意义。娱乐服务场所作为夜间治安问题多发场所,影响到社会风气,关乎整体社会治安,娱乐服务场所的夜间治安防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理应根据时代的变迁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