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小细胞肺癌占20%左右。虽然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高、倍增快,并且较早就可出现广泛转移,手术治疗机会小,但其对放疗和化疗均比较敏感,在初始治疗阶段即可得到明显的缓解,而且其5年生存率较高。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生长分裂周期较长,并且其发生扩散和转移的时间较晚,然而正因为如此,非小细胞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大约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多已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和化疗不如小细胞肺癌敏感,并且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人们研制出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的靶向治疗药物(EGF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有效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研制成功给广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线用药。EGFR-TKI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EGFR突变位点结合,有效的杀灭肿瘤细胞。临床中我们发现,不同突变类型的患者对EGFR-TKI的反应不同,表现在疾病进展上有很大差别。也有大量的研究证实,EGFR基因的过表达也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进展、侵袭、转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进展与EGFR基因突变和扩增的关系,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判断预后。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呈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2例,3例20位点突变,因例数过少不作为对比分析对象,主要对129例19、21外显子突变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129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有106例同时进行了EGF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所有患者均以口服EGFR TKIs作为一线治疗。标本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CT引导下肺穿刺所得。2、确定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3、统计EGFR基因突变和EGFR基因扩增检测结果。4、统计疾病进展情况根据观察指标分为疾病快速进展和疾病非快速进展。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χ2检验等。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132例研究对象中,EGFR基因20外显子突变共3例,3例均出现疾病快速进展,因样本量过少,不作为对比分析对象,但可以作为参考指标。2、EGFR基因19外显子和21外显子突变多发生在年龄59岁以下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身上,多为周围型肺癌。3、EGFR基因扩增多发生在年龄59岁以下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身上,多为周围型肺癌。4、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在疾病进展情况上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多出现疾病快速进展。5、EGFR基因扩增与未扩增之间在疾病进展情况上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EGFR基因未扩增多出现疾病快速进展。6、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出现EGFR基因扩增较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GFR基因突变和扩增均易发生在年轻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身上,并且多为周围型肺癌。2、与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相比,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的患者更易同时合并EGFR基因扩增。3、一线口服EGFR-TK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和EGFR基因未扩增的患者更易出现疾病快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