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共同应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战略目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尤其是独居老人数量及比例不断攀升,使得独居老人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需要系统了解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影响独居老人自理能力的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本研究基于2014年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从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对我国独居老人的基本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独居老人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由于生理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女性独居老人多于男性;老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退化,健康疾患增多;婚姻状况以丧偶为主,高龄者居多;独居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经济状况不理想;独居老人健康意识不强,社会参与率较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人的生命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机能不断退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严重,残障或失能的独居老人占到六成以上。(3)我国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女性;低年龄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最强,年龄越高自理能力越差;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影响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极为广泛,性别、有无子女、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因素,经济状况、社会参与等社会因素,健康体检、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5)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二元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锻炼和健康体检有助于提升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疾病是导致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重视独居老人健康管理、鼓励独居老人适度锻炼、提高独居老人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俄罗斯制度变迁、政治转型的大背景下,政治发展模式问题是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民主化的视野下,借助政治发展的经典理论,围绕政治发展模式这一研究主题,对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