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混合培养厌氧发酵产氢工艺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比起传统的化学方法制氢,利用微生物转化生物质产氢的生物制氢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制氢路线。本论文通过对活性污泥中功能菌种的筛选和鉴定获得了多株高效分泌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菌株。并利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具有产氢特性的A1、B1菌进行测序分析,确定了A1和B1菌分别归属于Bacillus sp.和Brevundimonas sp.。目前的文献中还未有利用Brevundimonas sp.产氢的报道。将这两种细菌混合培养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产氢复合微生物菌剂。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种细菌利用不同碳水化合物为底物的产氢潜力,评价了金属离子添加和底物预处理对产氢效果的影响,并将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非粮作物木薯及工业含糖废水的产氢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产氢的影响,分别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和Gompertz方程对底物消耗和氢气生成进行拟合。结果表明,A1、B1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底物利用范围很广,可以直接利用未水解的淀粉进行产氢,并且混合培养比单独纯培养的产氢效果要好,其产氢得率可达1.04mol H2/mol glucose,为纯培养产氢得率的2倍。Fe2+和L-半胱氨酸的添加可以大幅提高产氢量,产氢得率分别是1.94mol H2/mol glucose和1.53mol H2/mol glucose。底物预处理可以加速产氢过程,缩短发酵时间。在最适条件下木薯粉的最大产氢量为1.72molH2/mol glucose。利用工业含糖废水的产氢能力可达3.2mol H2/molglucose。该复合微生物的底物消耗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相关系数为0.8672。用Gompertz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氢气和VFAs的生成,相关系数在0.96-0.98之间。
其他文献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是一种诊断相对困难、愈后较差的肺部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WHO关于肺动脉高压五大分类中的第三
学位
磷氮烯作为膦叶立德的类似物,在有机合成、生物、医药、高分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合成磷氮烯化合物的方法为Staudinger反应和Kirsanov反应,然而这两类方法存在步骤繁杂、反应条件苛刻、原料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开发简单经济的新方法来合成磷氮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光诱导催化反应具有绿色、安全、高效、温和等优点,在化学键的构建方面优势明显。本文开展了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钌催化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