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P、DEHP对小麦的毒理学效应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paul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小麦体内的吸收累积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DBP、DEHP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根伸长和芽伸长对DBP和DEHP的生态毒理性敏感顺序依次为:根伸长>芽伸长>发芽率,这表明小麦的根伸长抑制率是DBP、DEHP较好的生态毒理性指标。(2)DBP、DEHP对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低浓度和中浓度时,小麦Pn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性限制作用;而在高浓度时,限制小麦Pn的是气孔性限制和非气孔性限制作用。低浓度和中浓度时,小麦幼苗的PS Ⅱ反应中心通过热耗散来保护自身的光合机制;而在高浓度时,小麦的热耗散作用可能丧失,光合机制可能受到严重损伤。此外,DBP、DEHP对小麦根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3)DBP、DEHP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小麦茎叶和根系中Oz-的浓度均随DBP、DEHP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O2-的浓度平衡遭到破坏。随DBP、DEHP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小麦茎叶和根系细胞的膜透性增大,膜结构可能发生改变,膜系统受损,且根部的受损程度高于茎叶部位。(4)DBP、DEHP在小麦中的累积分布小麦茎叶和根系对DBP的累积程度明显高于DEHP(P<0.05),且根中DBP、 DEHP的含量明显高于茎叶中的含量(P<0.05)(5)DBP和DEHP对小麦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表明,DBP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的毒性效应明显高于DEHP,这可能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光伏组件的热斑耐久试验,利用稳态模拟器和脉冲模拟器两套试验设备交叉检测,设计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搭建了一个新的实验平台,实验证明该试验平台大大提高了传统方法的测试效
随着顾客对个性化产品要求的日益提高,集群式供应链中传统的信息共享模式变得难以胜任,特别是在即时定制条件下。针对集群式供应链在即时定制下的信息共享模式及实现途径,在深入
2,4,6-三硝基甲苯(TNT)红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难以降解的工业废水,且含有大量无机盐,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目前应用的TNT红水处理工艺大多是高能耗的氧化方法,如焚
钻孔灌注桩施工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一旦在施工当中稍有不甚或控制不严,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事故,使整个工程的基础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事故主要有断桩和坍孔,此外还可能出现缩径、斜孔等现象,为尽量减少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操作规范,措施到位。下面作者结合本人的施工经验,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断桩产生的原因及相
在系统分析现有污水处理厂存在进水水质中SS含量较高、出水总氮不能达标排放及剩余污泥含水量较高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与实验、实测相结合的方式,指出了进水SS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