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隐喻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在国外源远流长层出不穷,在中国势如破竹方兴未艾,但国内的研究从理论构建方面显得空虚薄弱,也缺乏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书实证性研究,既有理论又有材料的大多为“国外理论”+“国内例子”的模式。针对这个现状,《〈红楼梦〉隐喻研究》以中国经典著作为语料,找出所有隐喻材料进行穷尽性研究按照内容给材料分类,并利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语义阐释,论文中呈现了动物隐喻、植物隐喻、自然现象隐喻、器物隐喻(形容和借代)、人体隐喻、空间隐喻、性的隐喻等八类,建立了详尽的相对完备的隐喻分层体系。   本文从专书穷尽性调查和研究入手,还对汉语隐喻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了汉语各类隐喻的不同特点,阐释了汉语隐喻思维的文化特征,还从《红楼梦》的隐喻系统出发探讨了人类隐喻思维的一些特征,统计出各类隐喻在整个隐喻系统中所占的百分比和不同角度隐喻方式在该类隐喻中所占比例,以量化的结果为根据探寻隐喻运作模式,探索人类早期思维特质和语言产生最初的理据及倾向性,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汉民族隐喻思维的特点,认为汉语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隐喻属性和深厚的人文性。
其他文献
“闲适人生”对于林语堂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首先,闲适人生是林语堂心目中抽象性的理想人生,体现为他执意追求和鼓吹的一种充实的生活哲学,同时,“闲适人生”又落实在林语堂具体
池莉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新写实主义的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俗人生,努力为市民写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写实主义代表作“人生三部曲”以来,池莉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主要对结果补语、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三种补语的区别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求三种补语的代表性的特征,以便全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