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给我国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尤其是地震灾害,更是居于我国七大自然灾害之首。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应急决策指挥中心要尽可能快地了解灾情,开展应急救援。应急物资作为应急救援的关键部分,它的分配是非常紧迫且复杂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灾情信息全民可知的时代,如何公平、快速分配应急物资使应急救援效果最佳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故而,论文基于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灾害的管理现状,对其应急物资分配中“分到哪”、“分多少”、“怎么分”三个问题的科学、合理性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并考虑灾民心理,尽可能地提升应急物资的分配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通过大量查阅国家各个政府机构网站公布的地震灾害应对办法、统计数据、历史地震灾害的新闻报道以及现有关于地震灾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应急避难所建设、应急物资分配量影响因素以及应急物资分配决策的发展现状。(2)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应急物资发放点一般设在用于安置灾民的避难所以便及时发放应急物资,而且应急避难所也是应急物资的主要需求点。基于目前我国应急避难所建设已饱和的现状,利用直觉模糊AHP和灰色关联法在已有避难所中选出更加满足灾民需求的避难所,为应急物资的分配做准备。(3)利用各项技术对目标地震灾害中受灾地区灾情因素进行搜集,确定目标案例,利用CBR案例推理技术,首先设计三层案例库模型,然后利用灰色关联相似度在案例库中寻求出最佳匹配案例,用以作为灾区需求量预测的参考对灾区物资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灾区物资需求量的决策方案。(4)在国家启动Ⅱ级以上响应的地震灾害中,决策者往往会遇到应急物资供小于求的局面,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成为关键问题。为避免出现一些不良的舆论效应,在考虑灾民非理性攀比心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数量攀比函数和应急物资分配时间攀比函数,构建了此类灾害中应急物资分配模型。最后设计了对应模型的启发式模拟植物生长算法,通过算例的计算以及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本文站在决策者角度,研究应急物资分配中“分到哪”、“分多少”、“怎么分”的科学、合理分配问题,分别确定灾民需求点及需求量,并建立了考虑灾民非理性心理的适用性模型,使得应急物资的分配更加合理,分配方法更加适应中国应急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