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部分患者因肝脏炎症的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因此,防止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恶化工作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肝病与肠道菌群来源的内毒素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慢性肝炎患者常伴发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且肝脏受损程度与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肠道菌群在肝脏的炎症反应、肝脏的纤维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的地解析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将会有利于研究慢性乙肝的病程及预后。本论文通过使用bar coded 454第二代测序技术,对300名CHB患者和149名健康对照的粪便样品进行了肠道菌群的结构分析,研究了CHB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以及疾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样品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V3区的bar coded 454测序共获得的851,302条高质量的序列,通过PCA、PLS、Unifrac、SVM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首先表现在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的降低。其次,一些优势类群的比例在两组人群中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以及其中的机会致病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丰度均在CHB患者中显著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其中最优势丁酸盐产生菌罗氏菌属(Roseburia)、益生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丰度则显著降低。综上,本研究表明,CHB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其多样性明显减少及一些特定细菌类群比例的失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