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上市公司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代理成本,上市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完善公司治理的方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中,机构投资者不仅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方面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优势。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开始表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16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占全部流通股市值比重约58.91%。另外,在我国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会计稳健性不仅是处理会计事务的一个重要原则,更是财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限定条件。会计政策的稳健性有助于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信息失衡的问题,有效缓解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而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水平。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和会计稳健性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稳健性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究。本文主要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而且考虑了产权性质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论文选取了 2011-2015年间,五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Givoly和Hayn模型对会计稳健性进行计量。首先,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其次,按照机构投资者类型的不同,分为压力抑制型和压力敏感型两类,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分别与会计稳健性进行多元回归;最后,将产权性质引入到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中,验证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在提升会计稳健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主要是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负向影响的关系;国有产权性质会显著降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提高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