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华东地区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地区是指中国东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和上海市。这三省一市地处我国东部丘陵单元带,是黄光宇先生“广义山地城市”①分布最广地区之一。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展演变的外在表征,是自然力和非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可揭示广义山地城市在丘陵地区独特的城市特征,理解山地城市外在城市建设(表征)与内在城市发展(本质)之间的关系,弥补全国范围内山地城市对华东地区研究的空缺之处,对中国山地城市“数据库”提供素材,拓展山体城市研究的范围,对我国山地城市建设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时间为线索,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为切入点,列举典型案例30余个,分析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内在动力,总结归纳出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①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框架。  ②华东地区山地城市整体认知,即第二章。本章对华东地区山地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进行简要介绍,概述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和历史演变历程。  ③不同时间段的华东地区山地城市认知。即第三、四、五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对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在概述各个时间段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提取典型山地城市案例分析其空间形态形成与演变过程,总结影响该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并归纳该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模式与要素特征。  ④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总体归纳总结,即第六章。在上文大量实证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华东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图谱、规律和主要动力演化机制。  ⑤结语部分。即第七章。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阐述,提炼创新点,同时回顾总结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乡土景观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股新潮流正逐渐被挖掘、归纳总结并运用到现代景观中。作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云南省,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乡土景观。云南少数民族中
世纪之交,西方建筑学理论译介的丰富,媒介的图像传播,以及开发商千奇百怪构思的推波助澜,使得城市面貌和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芜杂。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程提
开发区是我国为深化改革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在经济活跃城市设立的试点地区,它的出现加速了城市空间蔓延,推动了地区城市化发展,并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极,20 年以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城市住区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基本载体,亦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城市住
分析和研究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是本文的立脚点。随着上海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在城市和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社区层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幅员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6%,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5个省级行政单位,辖55个行政市区,511个县级行政单位。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城市出现
中东铁路的兴建推动了东北居住建筑近代化的历史车轮,是近代居住理念在东亚传播的鲜活表现和绚美音符,然而长春中东铁路俄式居住建筑相对于公共建筑的保护更为脆弱,在城市化的大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校园规划的共同追求,确立具有环境生态保护,满足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是当前的迫切要求。校园是城市中的敏感区,校园的可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目前普遍面临着诸如交通拥堵、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功能紊乱等城市问题。同时,用地和人口的急速扩张改变了城市原有结构的平衡,促使
居住小区的设计过程中,沿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同步设计的传统,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构成的最优化为研究平台,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同步互动为切入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