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成为辅助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利用各种媒体和技术对语言信息进行储存、加工和传播从而达到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最优化。在多媒体外语课堂中,课堂教学不仅仅通过言语模式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眼神、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站立的姿态和在教室内的走动等都是意义生成资源。并且语言教学也不仅仅利用单一模态实现,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进行,如利用PPT上课是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同时进行。这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动作、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本研究以Kress和Leeuwen所创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了教师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及PPT课件当中的视觉模式。旨在论证如下三个问题:1)教师可利用哪些非言语模式来辅助课堂教学;2)这些模式是如何相互配合实现课堂互动的;3)这些模式是如何实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的功能的。本研究所用语料来源于上海外教社杯首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的视频资料,在一、二、三名中各选择了一名获奖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就每一位教师的动作模态和视觉模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提高教师及研究者对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对外语课堂教学及课堂互动产生积极意义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作出贡献。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背景,并概况了文章结构。第二章为文献回顾,主要回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及非言语行为等相关文献。第三章介绍了本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第四章中作者对每位教师所用的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五章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发现、对教学的启示、本文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