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我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180例患者,通过关节镜和MRI证实,所有确诊患者分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其它类型半月板损伤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患者。排除伴有其它类型韧带损伤和损伤后超过6个月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损伤机制(非接触式对比接触式)和外侧半月板突出(≥1mm对比<1mm),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这些因素与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之间的关系。测量两组病例在MRI冠状面上外侧半月板突出情况,以外侧半月板突出≥1mm作为诊断半月板突出的测量标准,通过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值、kappa系数来进行评估。 结果:共有(1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49)例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其它类型半月板损伤,(31)例患者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对比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其它类型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患者发现,在年龄、身高、体重、BMI上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在两组数据中的性别分布(p<0.001),损伤机制上(p<0.001)和外侧半月板突出≥1mm(p<0.001)存在明显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接触式损伤患者、和外侧半月板突出(冠状面≥1mm)的患者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接触式损伤患者、和外侧半月板突出(冠状面≥1mm)患者的OR值分别为16.696(1.954~142.628)、7.911(1.196~52.336)、232(32.759~1648.739)该类患者存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的损伤更为普遍。此外以外侧半月板突出≥1mm作为测量突出的标准,在MRI下测量冠状面突出该标准诊的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0.813。 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半月板根部损伤的患者普遍为男性患者,遭受接触式损伤的患者以及MRI下外侧半月板突出(冠状面≥1mm)的患者。相对于非接触式损伤的患者,接触式损伤的患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风险增加了近(8)倍。在MRI下外侧半月板突出(冠状面≥1mm)的患者相对于MRI测量外侧半月板突出在冠状位<1mm的患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风险增加了(232)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提高警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