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和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作为棒束孢属的两个重要菌,具有自身致病力强、种类多等害虫生物防治优势,是两种良好的生物防治资源。本试验旨在研究爪哇棒束孢和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力,分析两者在应用过程中对烟粉虱优势寄生性天敌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的致病力和寄生潜能影响,为多种生防资源的联合控害提供参考。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棒束孢对烟粉虱的致病力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升高,烟粉虱死亡率增加;侵染力由高到低分别为二龄、三龄、一龄、成虫和四龄。爪哇棒束孢和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二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LT50为3.051天和4.557天;说明该试验所用爪哇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力优于玫烟色棒束孢,因此将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2)爪哇棒束孢对桨角蚜小蜂的致病力。研究发现爪哇棒束孢对桨角蚜小蜂蛹期的致病力小于成蜂,对蛹期和成蜂的LC50值均大于1×108孢子/ml,说明爪哇棒束孢对桨角蚜小蜂致病力较小。(3)爪哇棒束孢对桨角蚜小蜂寄生潜能的影响。爪哇棒束孢处理后,降低了桨角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尤其是降低了对烟粉虱一龄和二龄若虫寄生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桨角蚜小蜂寄生烟粉虱优先选择顺序为:二龄、三龄、四龄和一龄。(4)病原真菌与桨角蚜小蜂的联合控害研究。在半田间条件下,分别采用三种处理方式:桨角蚜小蜂单独使用、爪哇棒束孢单独使用和桨角蚜小蜂+爪哇棒束孢联合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周内三种方式最终达到的烟粉虱死亡率分别为54%、55.33%、62.0%。爪哇棒束孢和桨角蚜小蜂联合应用防效最好,说明了采取爪哇棒束孢和桨角蚜小蜂联合应用防治烟粉虱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